產品分類
Product Category熱點新聞
Hot News循環冷卻水系統(Re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, RCW)是火電、石化、冶金、數據中心等耗水大戶,全球工業用水量中的很大一部分為冷卻塔用水,其中因為鹽度的累積及微生物污染等問題,70%以上因排污而浪費。
傳統“六藥劑"方案(緩蝕劑、阻垢劑、殺菌劑、pH 調節、消泡劑、分散劑)帶來四重痛點:
??水耗高:濃縮倍數(Cycles of Concentration, COC)普遍≤5,每MW機組年排污水≈10–15萬m3;
?? 藥耗高:年投加化學藥劑200–400g/m3,藥劑費、儲運費、人工費疊加;
?? 環保風險:AOX、磷、氮、重金屬累積,末端廢水處理成本飆升;
??微生物耐藥性:Legionella(軍團菌屬)及Pseudomonas(假單胞菌屬)等形成生物膜,殺菌劑輪換使用仍很難去除,且誘發腐蝕與傳熱效率下降15–30%。
臭氧(O?)因其氧化還原電位2.07V(pH=7)僅次于·OH,可同步完成殺菌、滅藻、除垢、防腐、消色、除臭,被EPA列為“非化學型殺菌技術(Non-chemical Device, NCD)"。
近十年,歐美600余座冷卻塔已經實現臭氧化改造,COC 提升至10–30(遠大于傳統的5倍標準),節水30–70%,運行費用下降20–50%。中國2025年《工業水效提升行動計劃》明確將“臭氧等高級氧化替代技術"列入綠色低碳先進適用技術目錄,行業需求進入爆發期。
1. 殺菌滅藻:O?通過細胞壁脂質過氧化、酶蛋白巰基氧化導致細胞裂解(lysis),對軍團菌3-log滅活CT值僅為0.2–0.5mg·min/L,比游離氯低兩個數量級;藻類葉綠體膜被破壞,光合作用中斷。
2. 生物膜控制:臭氧可穿透EPS多糖基質,切斷微生物“通訊信號"AHLs,生物膜厚度下降90% 以上,換熱器熱阻系數Kf由3.5×10??降至0.5×10??m2·K/W。
3. 阻垢分散:O?將Ca2?誘導的CaCO?過飽和微晶表面電荷反轉(ζ電位–15mV→–35mV),晶體停留在納米級(50–200nm),形成可流動“鈣粉"而非硬垢;同時氧化有機物后降低“晶核膠黏"效應,實現“無磷阻垢"。
4. 緩蝕:高COC下金屬離子(Fe3?、Cu2?、Zn2?)飽和析出,形成自限式氧化物保護膜;臭氧不引入Cl?、SO?2?等侵蝕性離子,實測碳鋼腐蝕率<0.025mm/a。
5. 水質穩定:臭氧消耗堿度弱,循環水pH自然平衡在8.0–8.5,處于碳鋼鈍化區,可省卻酸堿調節;同時氧化降解氨氮、COD,提高排放水質。
1. 投加濃度:0.1–0.3g/m3循環水量即可維持0.05–0.15mg/L殘余臭氧,滿足殺菌需求;高污染補水或粉塵侵入時短時沖擊至0.4g/m3。
2. 接觸時間:≥15min可保證3-log軍團菌滅活;設計側流反應器(Side-stream Ozone Contactor, SOC)體積≈5%循環量,空塔速度8–12m/h。
3. ORP控制:750–850mV(Ag/AgCl)對應0.05mg/L O?,與PLC 聯鎖實現“按需投加"。
4. 材料兼容:316 L、PVDF、EPDM 耐臭氧;避免天然橡膠、銅合金、鍍鋅件。
5. 尾氣分解:采用MnO?/CuO催化分解器,出口臭氧<0.1ppm,符合OSHA要求。
以11000m3/h、ΔT=7℃冷卻塔為例,對比“傳統化學法COC=5.5"與“臭氧法COC=15":
- 年節水量:163→143m3/h,按8000h運行,節水16萬m3,水費3.2元/m3,年省51萬元;
- 年節藥劑量:緩蝕、阻垢、殺菌劑共120t,節省96萬元;
- 減少排污費:COD、AOX下降70%,年降低末端廢水處理費28萬元;
- 換熱效率提升3%,壓縮機功耗下降220MWh/年,折合18萬元;
- 扣除臭氧系統電耗12.5kWh/kgO?、年電費38萬元,綜合節省155萬元,投資回收期1.2–1.5年。
安力斯環境在板式臭氧發生器領域深耕20年,其ModuOzone系列采用“微間隙陶瓷板介質阻擋放電(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, DBD)"技術路線,針對冷卻水行業痛點實現五大突破:
- 0.1mm微間隙疊層+高鋁陶瓷基片(εr=9.8,介電損耗<0.2‰),使放電功率密度提升至3.5kW/L,臭氧濃度0–260mg/L可調;
- 牽引級IGBT高頻電源(20–30kHz)配合“頻率-功率雙閉環"算法,實時鎖定諧振點,單位臭氧電耗5.0–6.5Wh/g,比傳統管式(9–10 Wh/g)節電35%,年運行費再降20%。
- 單機0.3–60kg/h采用“積木式"N+1 模塊,單模塊(300g/h與2.5 kg/h可選),可在5min內熱插拔更換,系統在線率>99%;
- 冷卻水行業季節負荷波動大,ModuOzone10–100%線性調產,避免“大馬拉小車"功耗浪費。
- 陶瓷電極經微弧氧化(MAO)生成50μm Al?O?陶瓷膜,硬度HV1200,耐20kV擊穿,抗氧化腐蝕,壽命>10年;
- 非壓力容器設計,放電室耐壓10.5bar無泄漏,免除壓力容器年檢;
- 三級保護(過壓、過溫、過流)+ 云邊協同故障預測,MTBF≥20000h。
- 內置Modbus-TCP/RS485、藍牙、4G模塊,與工廠DCS、手機APP無縫接入;
- 云端大數據AI對比同類項目運行曲線,提前7–10天預警放電板老化、冷卻水溫度漂移,實現“無人值守";
- 遠程OTA升級控制策略,平均故障響應時間由48h縮短至4h。
- 一體化Side-streamSkid集成臭氧發生器、文丘里injector、ORP儀、尾氣破壞器、循環泵,占地<2m2,現場僅需對接DN100管道與電源,12h完成投運;
- 針對高溫高濕環境(冷卻塔屋頂45℃、RH 90%),電源柜獨立空調+IP54防護,保證50℃ 不降額;
- 冷卻水電導率0–8000μS/cm寬適應,模塊化鈦合金曝氣器防止結垢堵塞,3年免維護。
臭氧技術已從“替代殺菌劑"升級為循環冷卻水系統“零藥劑、零排污、高效傳熱"的綠色支點。安力斯ModuOzone憑借陶瓷板微間隙放電、高頻數字電源、模塊化冗余與云智能四大核心技術,將臭氧系統電耗、占地、維護量降至傳統方案的一半以下,使冷卻水COC≥15的“近零排污"成為經濟可行選項。
隨著雙碳、雙控、水效等政策加碼,以及高鋁陶瓷、SiC功率器件、AI預測算法的持續迭代,臭氧技術在循環冷卻水領域的滲透率有望從當前不足5%,將會提升至2030年的30% 以上,為工業節水、節能、減碳貢獻“臭氧方案"。